一、西药:
1、尼莫地平:
慢性脑供血不足是由于大脑局部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功能障碍,由于病程长、发病具有隐匿性,患者容易忽视,无法及时接受有效治疗,带来更为严重的危害。临床研究表明,该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动脉血管硬化、管腔狭窄引起的,同时和血流动力学障碍、血液粘稠度增高、微血栓形成等具有密切关联。
对于患者而言,脑部供血不足直接导致脑部缺血缺氧,会引发脑实质病变,损害大脑机能,从而出现头痛、眩晕、失眠、肢体麻木、记忆力减退等症状。由于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,因此严重危害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,不利于提高生活质量。对此,临床上常规用药是抗凝血、抗血小板聚集,同时防范抽烟、饮酒等危险因素,改善大脑功能,实现治疗目标。
尼莫地平属于钙拮抗剂,嗜脂性强,患者用药后药物成分可以轻易穿过血脑屏障,对脑部血管、神经细胞发挥治疗效果。其作用机制表现在:有选择性的扩张脑血管,促使双氢吡啶受体发生结构改变,稳定钙通道、降低钙水平,从而解除动脉痉挛现象,提高脑部代谢功能。另外,该药物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,机制包括以下两点:第一,作用在神经元上,清除毒性代谢产物如自由基、丙二醛等,减轻脑部损伤和脑水肿,通过降低血液的黏滞度来避免血小板聚集;第二,作用在血管平滑肌上,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内,抑制平滑肌发生收缩,从而缓解血管痉挛现象,通过增加血流量来改善脑部缺血损伤。
综上,尼莫地平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确切,能够减轻眩晕症状,改善脑部供血量。
2、尼麦角林:
慢性脑供血不足 (CCCI) 是临床常见病、多发病,是各种原因导致慢性持续性脑血流低灌注,脑组织缺血缺氧所致。正常脑血流量为每100g脑组织每分钟通过的血流量为50~55ml,若长期慢性脑供血不足使大脑发生皮质萎缩、海马神经元变性、脑白质疏松、脑胶质细胞增生等病理改变,因而CCCI是导致脑组织损害,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的重要病理基础。许多研究表明,老年性痴呆的发病前期均曾有长期的CCCI存在。目前研究认为,CCCI患者脑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为能量代谢障碍、葡萄糖利用减少、蛋白质合成异常、神经递质改变、脑白质损害和神经元缺失等。CCCI治疗主要有外科治疗和内科治疗。有学者认为,对颈动脉狭窄大于70%及部分狭窄在50%~69%的患者适合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颈动脉支架治疗等。
尼麦角林是半合成的麦角衍生物,具有: (1) 可有效阻断a1受体,扩张脑血管,降低血管阻力,增加脑部血流量;(2) 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而抑制ATP分解来提高机体ATP水平,从而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,增加海马神经元对葡萄糖摄取和利用;(3) 促进脑细胞新陈代谢和蛋白质合成,增加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。(4) 促进海马区域的乙酰胆碱的合成与释放,提高纹状体和大脑皮质乙酰胆碱的水平,具有类胆碱作用,尤其是对有早期认知记忆等有改善作用。
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尼麦角林可以增加海马神经元对葡萄糖的摄取,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。研究表明,尼麦角林在防治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方面有显著的效果。故认为尼麦角林治疗CCCI,不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,且可有效延缓、阻止CCCI发展为认知功能障碍。
3、长春西汀:
慢性脑供血不足 (CCCI)是临床的常见病,多发病,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,增加卒中的发生率,最终可能导致持久或进展性认知和神经功能障碍,目前研究认为,慢性脑供血不足能够引起能量代谢障碍,葡萄糖利用减少,蛋白质合成异常,神经递质改变,脑白质损害和神经元缺失等,进而导致脑功能损害。
长春西汀为脑血管扩张药,能抑制磷酸二酯活性,增加血管平滑肌松弛的信使c-GMP的作用,选择性地增加脑血流量,此外还能抑制血小板凝集,降低人体血液黏度,增强红细胞变形力,改善血液流动性和微循环,促进脑组织摄取葡萄糖,增加脑耗氧量,改善脑代谢。
二、中成药:
1、银杏叶胶囊:
长期的慢性脑供血不足会使大脑发生皮质萎缩,海马神经元变性,脑白质疏松,脑胶质细胞增生等病理改变,最终易导致老年痴呆,因此,如何能够改善CCCI病人的症状,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,已成为临床医生所关注的一个问题。
银杏叶胶囊是一种传统中药银杏叶提取物的有效成分,主要含有24%的黄酮甙和6%的银杏内酯。动物实验表明,银杏叶胶囊能够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,增加红细胞变形性,降低血黏度,抑制血栓形成;有强大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;能扩张脑血管,增加脑血流量,能改善脑缺血、缺氧,减轻脑水肿,减轻炎症;能够改善脑供血不足造成的高级脑功能活动障碍。大量的基础研究表明,银杏叶提取物对中枢神经系统、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均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,故临床上可用于防治脑卒中、记忆力减退、头晕眼花等疾病的治疗;也可作为抗痴呆、帕金森病的辅助用药。临床研究显示,银杏叶胶囊能显著改善CCCI病人的脑部供血情况,能够明显的改善症状,未出现明显的毒副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。
2、脑血康片:
椎-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、多发病,不仅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危害,而且有发展为完全性脑梗塞的可能。目前西医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段不多,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则具有明显疗效。现代医学认为,椎-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(VBI) 是老年眩晕的主要原因,颈椎病的动脉硬化是本病的两大病理基础。高粘血症引起血流动动力学改变,血流减慢,脑微循环障碍是椎-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发作的主要原因。在正常状态下,血管半径变化对血流量具有极大的影响。但中老年人椎动脉受骨赘挤压或粥样硬化扭曲时,椎动脉代偿性扩张受到影响,通过调节血管内径来改善椎动脉血流量已不可能。此时,椎动脉血流量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血液粘度的变化,血液粘度轻度升高,即可使椎动脉血流量显著减少,加重VBI,头晕症状加重;而血液粘度降低或正常时头晕症状减轻或消失。
历代医家对眩晕的治疗起初多从肝肾阴虚、肝阳上亢、风痰上扰等着手,用平肝潜阳、祛风痰等方法治疗。而明代虞抟提出了“血瘀致眩”的看法。《医灯续焰》云:“眩晕者多属诸风,又不独一风也。有因火者,有因痰者,有因死血者……血死则脉凝涩,脉凝涩则上注之力薄矣,薄则上虚而眩晕生焉。”现代有诸多医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,从血瘀立论,为中医治疗眩晕,特别是椎-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拓展了新领域,并取得良好疗效。
脑血康片由水蛭提取物水蛭素制成,水蛭咸、苦、平,具有破血、逐瘀、通经活络之功。现代研究证明水蛭素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,是目前世界上最强的凝血酶特效抑制剂。对各种血栓均有明显作用,且能降低全血比粘度和血浆粘度。故使用脑血康片治疗VBI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。
3、天丹通络胶囊:
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为中老年人常见眩晕的原因之一。临床上以突发和反复发作性眩晕为特点, 常伴恶心、呕吐、站立或行走不稳,属中医学“眩晕”范畴。眩晕的病机比较复杂,中老年患者多表现为本虚标实、虚实夹杂。主要是肺、脾、肾虚及气血不足,痰浊内生。气虚运血无力,血流不畅,血虚不能上荣于脑,痰浊阻络,清阳之气不能舒展,均可发为眩晕。而病久则多挟瘀,气虚而瘀血阻于脑络,而致病程反复难愈。故此气血不足、痰浊瘀血贯穿于整个病理始终,以补气活血、逐痰化瘀为主治疗本病是关键。现代医学认为脑动脉硬化和颈椎病、椎动脉受压是本病的病理基础,其动脉硬化或椎动脉受压、狭窄或被牵引,致使椎基底动脉血流灌注不足,脑后循环缺血而致眩晕。治疗上应采用扩张血管,改善脑血液供应,降低血液黏稠度及局部牵引,红外线治疗等综合措施,以提高脑组织的循环及供血和耐缺氧能力,改善脑细胞代谢,并促进脑功能恢复。
天丹通络胶囊由川芎、豨莶草、丹参、水蛭、天麻、石菖蒲、槐米、黄芪、牛膝等中药精制而成。其中川芎、丹参、水蛭等理气活血,补血通络;黄芪、槐米、牛膝补益肺脾肾之不足,配以豨莶草、天麻、石菖蒲等祛风化痰,共奏补益气血、逐痰化瘀、活血通络之功。现代药理研究显示,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、扩张血管、增加脑供血作用;阿魏酸具有抗血小板聚集、镇静安神作用;丹参酮具有耐氧、抗血栓形成、改善微循环、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作用;芦丁具有抗氧化、降脂、降低血管脆性、增加动脉血流量等作用。总之,本药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,抑制血小板聚集,抗氧化,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等,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可取得较为良好的疗效。
炒股配资官网开户,景逸策略,配资平台实盘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