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现代人在健身房挥汗如雨,试图用器械雕琢身体时,很少有人知道,早在数千年前的上古神话里,华夏先民就已探索出一套与天地共生的修炼智慧 —— 炼气术。而在这段被时光尘封的历史中,容成子这位低调却影响深远的宗师,正是将炼气术系统化的关键人物。
一、从神话典籍里走出的 '养生始祖'
提到上古仙人,人们多会想到开天辟地的盘古、炼石补天的女娲,却鲜少有人知晓容成子的传奇。这位活跃于黄帝时期的隐者,在《列仙传》中被描述为 '能善补导之事,取精于玄牝',是史料记载中最早将 '炼气' 与 '养生' 结合的先驱。
据《庄子・大宗师》记载,容成子曾与黄帝、广成子等共列 '上古十二真仙',但与广成子侧重 '道' 的阐释不同,他更专注于 '术' 的实践。相传黄帝平定天下后,因操劳过度气血衰败,正是容成子献上 '炼气吐纳之法',教他 '朝吸晨曦之精,暮纳星月之华',最终助黄帝调和气血,得享高寿。
这种对 '气' 的探索,在《山海经・大荒西经》中亦有佐证。书中记载西王母居住的昆仑之墟 '有青鸟栖于东,紫气绕于巅',而容成子曾在此 '观气三年,悟得升降之理'—— 这里的 '气',正是古人眼中构成天地万物的本源能量,也是炼气术的核心。
二、炼气之术:不只是 '呼吸',更是与天地对话
容成子的炼气术,绝非简单的深呼吸,而是一套融合自然规律的系统法门。从现存的《容成子》残篇(收录于《汉书・艺文志》)中,我们能窥见其三大核心:
其一,'顺时炼气'。他主张 '春吸木气于东皋,夏纳火气于南亩,秋收金气于西畴,冬藏水气于北陵',将呼吸与四季方位、五行生克结合,认为唯有顺应天地之气的流转,才能让体内元气充盈。这种理念,与现代 '生物钟养生' 不谋而合。
其二,'导气通经'。在吐纳基础上,容成子发明了 '熊经鸟伸' 的导引术,通过模仿禽兽的动作拉伸筋骨,引导气息在体内经络运行。《吕氏春秋》记载他 '作五禽之戏,以利关节,通气血',这正是后世华佗 '五禽戏' 的源头。
其三,'守静凝气'。他强调 '气躁则散,心静则聚',主张在炼气时 '收视反听,内观丹田',让意识与气息合一。这种 '以静驭气' 的思想,后来演变为道教 '内丹术' 的核心修炼法,影响了张三丰等后世宗师。
相传容成子凭借这套法门,活了 '二百余岁而貌若少年'。虽然神话传说难免夸张,但其中蕴含的 '顺应自然、调和身心' 的智慧,至今仍被中医和气功界奉为圭臬。
三、被低估的宗师:为何容成子的故事鲜为人知?
相比西王母、东皇太一这些被后世不断神化的形象,容成子的低调,或许与他的 '务实' 有关。他不追求成为三界主宰,也不参与神魔纷争,毕生精力都用于探索 '人如何通过炼气与天地共生'。这种专注于 '生命本质' 的探索,在崇尚 '神迹' 的神话叙事中,反而容易被忽略。
但他的影响从未消失。战国时期的《行气玉佩铭》(现存最早的气功文献)刻有 '行气,深则蓄,蓄则伸,伸则下,下则定...' 的铭文,其理念与容成子 '气沉丹田' 的主张一脉相承;道教经典《黄庭经》中 '呼吸元气以求仙' 的记载,更是直接延续了他的炼气思想。
可以说,容成子就像一位沉默的奠基者,将上古先民对 '气' 的朦胧感知,打磨成一套可操作的生命修炼体系,让 '炼气' 从原始崇拜升华为一种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。
四、你心中的 '气' 是什么模样?
当我们在现代社会奔波,被压力和焦虑裹挟时,或许可以回头看看容成子的智慧:原来早在数千年前,就有人懂得通过呼吸与天地对话,通过静心与自己和解。
你相信人体内存在 '气' 吗?有没有试过类似吐纳、冥想的方式调节身心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,或许我们能从古老的炼气术中,找到属于当代人的平静之道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炒股配资官网开户,景逸策略,配资平台实盘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